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在实践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,2025年8月31日至2025年9月6日,88858cc永利官网学生“越西彝绣守护团“从成都出发奔赴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呷古村,围绕彝绣技艺学习、村落调研、活化策略制定、成果展示等内容开启了为期 7 天的“非遗传承与创新:彝绣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推广” 主题三下乡实践活动。
走进彝绣展厅,触摸千年文化脉络
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呷古村村长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。实践首日,在当地负责人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非遗彝绣展厅。展厅内陈列着数十件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审美融合的绣制背包、装饰画。一件传统盛装需数年完成,十分珍贵。讲解员详细介绍了传统服饰适用场合、花纹寓意及针法。

在非遗体验馆,团队成员们在技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彝绣制作过程,穿针引线练习基础针法,指尖的触感让大家切实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细腻与厚重。

初见传承人,方寸绣房藏匠心
团队成员拜访了彝绣非遗传承人为色阿比莫。传承人在其工作室介绍了彝绣核心技艺、演示针法,让团队学习技艺、掌握传承现状。团队成员被传承人的匠心精神所打动。

群众调研,助力彝绣传承
为精准把握村民需求,团队开展 “彝族刺绣线上设计平台”专项问卷调研。围绕彝绣实践现状、非遗传承看法、线上平台需求展开,村民们积极参与,为后续平台开发进行需求分析提供了支撑。

数字赋能,翻开传承新篇章
团队结合调研与问卷反馈,开发了含 有“彝绣数字图案库”“DIY 设计图案”等功能的线上设计平台,并在村委会举办专题宣讲会。通过现场演示、手把手教学、互动答疑,向村民介绍平台功能,助力非遗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。
此次实践让队员体会到彝绣蕴含的民族记忆与生活温度,也重新理解 “传承”的内涵不仅是技艺传授,更是情感延续与价值共筑。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,深化了团队成员对彝绣的认知,更坚定了青年学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。
撰稿:梁晨菲 上官骏涵 初审:汪闱 复审:李大可 终审:向茂甫
编辑:潘星星